粤港澳大湾区:推动物流发展

一家高瞻远瞩的香港物流公司已作好准备,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带来的商机。

毫无疑问,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庞大的生产潜力,不过,要是没有适当的技术、知识和基础设施,将产品配送到国内或海外市场,这些生产能力就会失去价值。

谈到产品配送,这正是物流公司用武之地,而德玛国际物流(香港)有限公司就是业界的佼佼者之一。1965年,德玛国际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成立,当时是一家报关代理,其后公司规模和业务范围不断扩大,目前已在12个国家及地区雇用超过1,200名员工,提供货物管理和供应链服务。

香港和中国内地是德玛主要的增长市场,该公司在两地直接及间接雇用了300多名员工。德玛国际物流(香港)有限公司常务董事李俊杰表示,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可为该公司广泛的中国业务提供助力。

大湾区发展规划旨在将广东省9个主要城市与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紧密联系起来,创建一个经济区域,成为中国下一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大湾区覆盖范围的境内生产总值合共达1.5万亿美元。

大湾区:网络延伸带来增长机会

李俊杰是香港人,曾在新西兰留学和工作14年,2004年回港。他认为,应紧紧抓住大湾区的机遇拓展业务。他说:「对我们来说,大湾区是我们现有网络的延伸部分。

「我们是一家综合物流和供应链公司。很多物流公司在传统上都专注货运,把货物从A点运送到B点。然而,我们是全方位营运,致力为生产和价值链增加价值。

「为此,我不只是谈论货运方面的问题。每个人都这样做,就没有新的收益来源。要获利就得向上游和下游发展。这就是我们其中一个独特之处。」

香港位置得天独厚

李俊杰指出,香港地理位置优越,可在多方面支持大湾区的发展。虽然香港只有很少或几乎没有制造活动,但是在金融和会计方面却举足轻重,何况本港还有备受尊重的普通法制度,又与外国市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,以及具备国际视野。

李俊杰说:「由于这里的航班选择多,我们约有70%的空运货物是从香港发货。香港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航空枢纽,让我们几乎可以全年无休地营运。在中国内地,我们在时间上仍有一些限制,尽管这些限制或许会越来越少。」

李俊杰表示,广州、深圳和澳门各机场正迎头赶上,香港应加倍努力,以保持竞争优势。他补充说,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,有助产品运往香港,特别是来自广东西部地区的货物。

海运方面,他称赞香港货柜码头经营商组成联盟,共同进行推广工作,但与内地相比,本港处理费较高仍是一大问题。

一站式物流服务

德玛提供完善的国际空运和海运货运代理服务、线上线下整合配送服务、仓储和快递服务,最近并在其传统的核心物流业务之外,新增另一重要支柱,即顾问与谘询部,以配合海外客户在香港设立机构的倾向和需要。

德玛国际的定位是一站式物流供应商,为客户的生产和价值链增加价值。(1)
德玛国际的定位是一站式物流供应商,为客户的生产和价值链增加价值。(2)

李俊杰对该公司的新谘询服务表示乐观。他说:「我希望这个部门成为新的支柱,与物流业务的其他部门相辅相成。较小的经营商或许规模不够大,无法提供像我们那样的谘询服务。这就像是把两种小而精的业务合而为一。」

他补充说,香港以言论自由和熟悉国际贸易着称。他指出:「我们有非常好的法律和金融制度,与西方国家有许多联系交流。对于中国内地法律,许多外国公司会感到不自在或不理解。」

李俊杰认为,通过大湾区发展规划,香港可以成为区内的枢纽,帮助外地公司分阶段进入中国内地市场。他说:「这就是我们在2018年年底设立顾问与谘询部的原因。许多打算在中国内地销售产品的公司可能会先在香港成立公司,以香港作为测试产品的市场,办妥专利、商标等事宜后才进入内地市场。

「这是我们向许多国际公司提供的商业建议之一。这些公司有服装企业、时装零售商、电子产品商、食品饮料商等,他们都认为香港是外商进入中国内地的平台。这项业务有助我们发展核心物流业务。若客户愿意,我们可以提供统包服务。」

德玛香港的新业务部门可以从一开始就抓住客户和合作伙伴,实际上为传统物流服务创造需求,例如空运和海运,同时让客户按其商业伙伴的需要,在香港和中国内地建立不同程度的线上线下业务。

李俊杰表示,该公司的谘询部门还可以帮助商业伙伴在香港设立实体业务,并物色秘书和法律服务,以便新公司可以处理商标等问题。他说:「我们有专业合作伙伴协助提供这些服务。

「香港还有自由港的优势,办起事来不麻烦。如果公司将产品送到中国内地的保税仓库,仍要办理海关文件,过程复杂。在香港没有这种限制。」

贸易战不会永远持续

中美正在进行贸易战,最近商界的忧虑已经浮现,李俊杰说德玛一些客户开始注意内地以外的生产基地。这些发展可能对该公司有利,正如李俊杰解释:「这种情况也可以变成好事。协助客户把厂房、生产线搬往其他市场,这类业务可能会多起来,换言之这创造了一种新的物流需求,不一定是负面的东西。

「我相信贸易战会引发一些问题,但只不过是小波折,迟早我们都会继续前进。贸易战不会持续10年。许多美国消费者还没有感受到压力,但他们将会感受到。中国不是只与美国贸易。贸易战可能促使中国向其他国家购买货品,从而创造其他商机。」

李俊杰还认为,中国正在改变,而以香港为主要支柱的大湾区发展规划,也可以把握这些根本性变革带来的机遇。他说:「中国正不断改变。过去30年,中国的经济是出口主导。由于中国的中产阶层不断壮大,未来30年中国经济将是进口主导。内地人喜欢进口货并非新闻。如果消费者能买得起外国制造的产品,他们就会选择买外国货。」

他认为,这使香港有机会成为进口产品进入内地的跳板。德玛表示,这些结构性变化为香港以至大湾区带来许多商机。

寻找合适人才是个挑战

李俊杰承认,找到合适的人才来做合适的工作相当困难:「大湾区人口达7,000万,但我们能否找到合适的人员来做合适的工作是一个挑战,不论是找到人才还是留住人才。」

在内地招聘人手困难,与年轻一代喜欢转工有关。李俊杰说:「如果另一份工作的月薪多200元人民币,他们就会跳槽。这种情况很普遍,不仅是在大湾区。市场上有很多很好的工作,但物流业的吸引力却不大,所以我们要花很大气力去找优秀的员工。这是行业的结构性问题。」

尽管如此,德玛已开始利用大湾区市场,在广州设立数据中心,因为当地人通晓粤语,可协助香港的后勤工作。大湾区城市的工资较低,文化相通,使这项计划很有吸引力。

一带一路、大湾区与智慧城市

「一带一路」倡议绝对可以与大湾区产生协同效应。李俊杰认为这项倡议有助于打开澳大拉西亚、中东和欧洲市场。过去主要向美国出口的公司,现已开始寻找新市场。

李俊杰认为中国内地与澳洲的自由贸易协定有助创造新业务,而香港最近也与澳洲签订自由贸易协定。内地租金较低,劳动力充足,一些律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正把后勤业务迁往内地。

李俊杰还认为,大湾区发展规划若要成功,关键在于发展智慧思维,包括城市规划、交通基建、人工智能,以及利用数据促进生产和物流业务,将中国经济实力最强地区的产品推向市场。

李俊杰说:「最重要的是,中国在这些事情上处于领先地位。由于重工业连带环境问题已转移到华北,大湾区正在成为更健康、更宜居的工作环境。」

德玛认为,大湾区在改善铁路、公路和航运基建方面取得重大进展,物流业务更方便及有利可图。李俊杰说:「例如,从中国西部运送货物不再那么麻烦。与过去相比,要与潜在商业伙伴面对面交流,现在也方便得多,这点我们都知道非常重要。

「物流是香港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。当然香港存在土地供应短缺和劳工成本高等问题。可是,大湾区让我们能够以相对较少的投资扩大在中国内地的业务规模。」